Skip to content

意料之外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训练之后,你可能会有个意料之外的困境:

自己无话可说……

原本每天的 3 小时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到语音塑造记忆扩展之中,结果很多人发现,“把自己的想说的话用母语写出来” 竟然越来越耗时费力,到最后,甚至压根就想不起来可以说什么…… 怎么回事?这是个非常隐蔽的困境,很多人可能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虽然学外语的困难可以来自方方面面,最让人尴尬的莫过于发现最大的困难竟然是自己的母语水平并不过关。

显然,母语水平限制第二语言的习得。

有些人最初的时候以为自己的问题在于词汇量不够…… 于是就找来词汇书或者背单词软件死磕。所有人都一样,效果并不好。为什么?因为有太多的单词是自己生活中压根就不会用的东西,那些在自己在母语中并不使用、甚至没见过的概念,用外语怎么能记得住?死记硬背倒也不是不可以,甚至挺好,但,用到哪里好呢?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事实:

无论哪个国家,虽然基本的生活沟通谁都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人群中真正能够使用语言文字良好表达良好沟通的人占比永远不到 13……

这其实都是客气。若是要求稍微抬高一点,说是 1100 也其实毫不过分。你只要看看身边有多少人可以上台演讲,公开发表文字就知道了,而那极少数中绝大多数,又只不过是滥竽充数而已……

可问题在于,这不是词汇量的问题,这不是语法知识的问题,这甚至也不是基础语言能力的问题,这个困境源自于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欠缺。大脑需要输入之后经过处理才能输出。跟电脑一样,输入的若是垃圾,输出的只能是垃圾。若是没有输入,请问,处理什么呢?若是处理都处理不明白,请问,就算输出又能怎样呢?

然而,也别着急,的确有办法可以迅速提高,因为日常的自然语言结构都很简单。

如果是说理的话,那么:

最常见的无非是说完一句话之后,从 What, Why, How 三个方面选择一个展开,如有必要就各自全面展开……

也就是说,它就好像是一个桌子,有个桌面,而后可以只有一条腿(一个例子,一个理由,一个解释),也可以有两条腿(一个例子,再加一个理由;或者两个例子;或者两个理由),也可以有三条腿、四条腿…… 但是,通常也不需要太多的腿……

如果是讲故事的话,那么:

最常见的无非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不起用倒叙或者插叙 —— 为了制造悬念和效果。

除此之外,全都是细节。所需的能力也只能靠日积月累。看到好词、好句、好句型,收藏起来;看到好情节好段子,收藏起来;看到好的事例,好的分析,好的结构收藏起来…… 只要遇到可以应用的地方就想办法多用几次 —— 仅此而已。

如果你愿意养成习惯,不妨额外再多处理一下细节,比如:

  • 关键信息准确:数字、年代、人名、地名;
  • 若是存在引用,文字要做到一字不差;

如此这般,你的输出能力就基本过关了…… 只要起步,不断积累,就会越来越好。你看,很多人只不过是习惯了懒而已 —— 开始时并不是做不到,但,懒得太久,就再也无法做到了。

输出(说话、写作)的前提,处理(思考)呢?它其实仰仗另外一个前提 —— 输入(阅读、观察)。因为只要输入就需要处理,所以,输入得越多,处理经验就越丰富,就这么简单。所以,一定要多读书,多读好书,这也是必需的日常健脑活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养成个习惯:

收集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它专门准备个本子,或者手机的记事簿里专门备一个独立的条目。不断收集,不断整理。脑子里若是没有问题,大脑就不会为了它们专门处理相关的输入。若是脑子里装满了问题,你就会发现,你观察得更多,观察的时候看到的细节更多,思考的时候关联也更多……

这个问题集,一方面会像吸铁石一样,把那些没有它你就很可能注意不到的信息展现在你的面前,另外一方面又像筛子一样,帮你过滤掉那些对你来说无关紧要的东西。到最后,你会发现它才是你驾驭自己注意力的最佳工具之一。

当然,有时间有精力,你应该去读更多写作相关的书籍。比如,William Strunk Jr. 的 The Elements of style, Steven Pinker 的 The Sense of Style: 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Writing in the 21st Century,Joseph M. Williams 的 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The Craft of Research,Stephen King 的 On Writing: A Memoir Of The Craft,Robert McKee 的 Story: Style, Structure, Substanc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好书实在是太多了。